欢迎来到淮北市中医医院!行风热线投诉电话:3198111,3196357,3198132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科普

冬病夏治知识

发布时间:2015-07-02 人气:0

 “冬病夏治”知识

1、“冬病夏治”的作用原理

      “冬病夏治”,指每到冬天就发作或加重的某些疾病,在夏天缓解期进行针对性的治疗,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使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病症减轻或消失的一种传统中医特色疗法。

       冬为阴,夏为阳,“冬病”是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易加重的虚寒性疾病,由于机体素来阳气不足,又值冬季外界气候阴盛阳衰,以致正气不能祛邪于外,或重感阴寒之邪,造成一些慢性疾病如慢性咳嗽,哮症、喘症、慢性泄泻、关节冷痛、怕冷、体虚易感等反复发作或加重。“夏治”是指在夏季三伏时令,自然界和机体阳气最旺之时,通过温补阳气,散寒驱邪,活血通络等治疗措施,一方面能增强机体抵抗病邪能力,另一方面又有助于祛除阴寒之病邪,从而达到治疗或预防上述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的目的。它充分体现了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尤其是“天人相应”的生态医学观和“上工治未病”的预防观念。冬发夏止或冬重夏轻的主要疾病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过敏性鼻炎,其次还有冻疮、肩周炎、风湿性筋骨痛和某些心血管疾病等。

       根据中医“内病外治”的理论,应用中药制剂,贴敷于与疾病相关经络的某些穴位,充分利用经络和药物对疾病的双重作用达到治疗之目的,同时也可以避免口服药经肝脏时的“首过效应”,减轻胃肠道的负担。

      “三伏药贴”是一种常用的冬病夏治方法,根据中医“内病外治”“子午流注”和“冬病夏治”的理论,在农历“三伏”期间,采用天然中药,贴敷相应穴位,通过透皮吸收和穴位传导,有助于温阳利气、散寒、活血通络、祛散伏痰、调整机体免疫功能,从而对反复感冒、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慢阻肺、哮喘、久咳久喘等具有较好的防病治病作用。

      “三伏药贴”取得良效,是气候、药物、俞穴共同发挥作用的结果。药物贴敷在肺俞、心俞、脾俞、肾俞等穴位上,可产生协同作用。肺俞、心俞、脾俞、肾俞多集中在背部交感神经链所处的位置,在这些穴位上贴敷药物,可使上中下三焦相通,平衡阴阳,达到“正气内存,邪不可干”的防病治病效果。
 2、什么病适合冬病夏治?

   “冬病”,顾名思义,是指在寒冬季节容易发作或病情加重的疾病。患有“冬病”的人多属于阳虚体质,一年四季中,人体在夏季时的阳气最为旺盛,而在这个季节通过一些培补阳气的方法来纠正阳虚体质,常能使“冬病”的发作次数和严重程度得到明显的改善,这便是“夏治”。“夏治”实际上是针对“冬病”的一种预防措施。

      适合进行“夏治”的“冬病”主要包括: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慢性咳嗽、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炎、体虚反复感冒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慢性胃炎、胃和十二指肠溃疡、慢性结肠炎、脾胃虚弱、胃寒、胃痛等慢性消化系统疾病。颈椎病、腰腿痛、关节疼痛及肢体麻木、肩周炎、风湿性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等顽固的脊椎关节性疾病。荨麻疹、冻疮、硬皮病等慢性皮肤病。慢性盆腔炎、痛经、经行泄泻、不孕症等。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鼻咽炎、哮喘、扁桃体炎、肥大、过敏性鼻炎等。免疫力低下、阳虚型体质及亚健康人群。

      “冬病”的共同特点是属于“寒证”、“虚证”。也就是说,在上述三类疾病中,只要是在天气寒冷或温差变化大时,就容易发作或加重的,多属于可以进行“冬病夏治”的范畴。

3、冬病夏治都有哪些方法?

  冬病夏治方法有:药物穴位贴敷、穴位针刺、穴位艾条灸、药物穴位注射、艾灸、埋线、刮痧、穴位拔罐,药膳或内服药物等。它们都是“夏治”增强疗效的重要治疗手段。但以穴位贴敷最具代表性。

4、什么时间贴三伏贴最好?

       三伏天是全年最炎热的时节,同时人体也正处于阳气最为旺盛、气血通畅、皮肤腠理松弛的状态。在此期间采用穴位贴敷疗法来预防“冬病”,将辛温发散的药物精制而成药膏贴敷于穴位,能最大程度地起到温阳益气、通经活络、祛风散寒止痛等作用,对“冬病”起到良好的预防作用。 

        一般来说,“三伏天”是从二十四节气的“小暑”后开始,横跨“小暑”、“大暑”、“立秋”三个节气,分为初、中、末伏,共30天,还有些年份是40天。为顺应天时,贴敷治疗定在初、中、末伏的第一天,而当遇到历时40天的“三伏天”时,为了保证治疗的连贯性,使每次贴敷的间隔时间相同,通常会在“三伏”前增加若干次,称之为“预贴”,“三伏”后增加若干次,称之为“加强灸”。通常认为,为保证疗法,需按时治疗,在冬至前到医院复诊,连续治疗3—5年为一个疗程。“冬病夏治”贵在坚持。

  需要提醒的是,其实穴位贴敷作为一种治疗方法,并不是只限于三伏天使用。数据显示,三伏天和非三伏天做穴位贴敷对预防“冬病”发作都有效果,只不过前者效果更好些。

5、孩子能贴三伏贴吗?

       作为内病外治、冬病夏治的“典范”,三伏贴在这方面也不例外。但必须提醒的是,2岁以下幼儿不宜做贴敷,一是他们的皮肤过于娇嫩,可能无法耐受药物的刺激;二是孩子太小,不懂得如何表述自己的不舒服,这也会影响到治疗的安全性。 

  与成人选择冬病夏治有适应症一样,只有患有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和过敏性鼻炎,以及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孩子才适合三伏贴疗法。一般来说,孩子贴敷要在半小时以上才能起效,建议以2小时为上限。如果孩子皮肤特别敏感,很快就有不适感,如烧灼感、疼痛则须提前取下。

  另外,有此需要的家长,建议带孩子在头伏的当天直接来,不建议提前预约。因为孩子的身体状况随时都可能变化,如预约后,却在贴敷当日出现发烧、流涕、咳嗽、腹泻等症状,就不得不“打道回府”,白白折腾了。如果赶上孩子身体不适,无法进行某次贴敷也没关系,因为只要是做了治疗,就会比不治强,将时间推后一次,同样能有疗效。 

6、什么情况不能贴?

       以下几类情况的人不宜做“三贴敷”治疗。支气管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处于发作期;肺炎及多种感染性疾病的急性发热期;对贴敷药物极度敏感,特殊体质及接触性皮炎、皮肤长有疱、疖等皮肤病或贴敷穴位局部皮肤有破溃者;孕妇和近期准备怀孕者;有严重心肺功能疾患者、恶性肿瘤患者、严重糖尿病患者;冬病夏治贴敷膏中的很多中药都是热性的,因此阴虚火旺和体制壮实易上火之人不适合;咳嗽、腹泻者最好也不急于做贴敷治疗。 

7、贴前要做哪些准备?

  首次贴敷的患者应提前调整好心态,最起码要对贴敷疗法有信心。去贴敷当日,最好穿着宽松、色深、容易清洗的衣服,油性皮肤者宜在浴后或清洗背部后进行贴敷。

8、如果没到时间,但出现红肿是不是要拿掉?

  贴敷中要密切观察,根据患者的年龄、体质和对药膏的耐受程度分情况护理。

       如年富力强者对药物耐受能力通常较强,可贴3—4小时;老年人及体质较弱的患者可适当缩短贴敷时间;儿童皮肤娇嫩,只贴0.5—2小时或更短时间;个别对药物特别敏感的患者要严密观察,最好记录下首次的耐受时间以备之后作为参考。 

  当然,上述时间只是笼统的要求,每个人体质不同,所以到底贴敷多长时间应酌情而定,使其恰到好处,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起泡痛苦。

  贴敷的最佳时间为去药后局部潮红,有热痛感,几天后脱一层薄屑或有细小水泡。此则既达到治疗目的,又无起大泡的痛苦。

  除根据以上标准掌握时间外,还要观察贴药后的局部反应,如贴后热辣烧灼感明显,皮肤不能耐受时可提前去药;若贴后局部温热微痒,皮色不红或微红,觉得舒适者可适当延长贴敷时间,以不烧伤皮肤为宜;皮肤娇嫩者,贴敷时间也可短些。

  不过,不管是哪种情况,贴敷时间的长短都必须以病人的皮肤反应为度,一般以局部皮肤有烧灼感为宜

9、贴完当天能洗澡吗?

  药饼取下后可以洗澡,但不要搓背,最好也不要用沐浴液等化学制剂,清水最好,淋浴后用毛巾轻轻吸干穴位上的水。

如皮肤起泡,最好等泡消失后再洗。 

  其实,除了洗澡问题,贴敷后更应该注意不能着凉。既然是选择在夏天治疗,就是看中了天气中的“热”。所以患者在医院接受治疗后,回家也不能过分贪凉。

  贴敷当天要避免过度吹电风扇,避免在过冷的空调房中停留,更要避免空调冷风直接吹到贴敷部位。因为遇冷毛孔会收缩,影响药物吸收。但室内温度也不能太高,否则汗液分泌增加,也会影响药物固定和疗效。最好的方法就是待在阴凉的地方,或适当用电扇微风吹吹。此外,贴敷期间也勿洗冷水澡,避免雨淋、露宿在外等寒冷因素。

10、起了水泡怎么办?

    贴敷后,皮肤局部出现水泡、水肿、瘙痒都属于正常现象,一般不会发生感染。不过对于皮肤比较敏感的患者来说,需仔细观察贴敷过程中皮肤的反应,若灼热刺痛、发痒发热明显,需缩短贴敷治疗的时间,及时取下药物。一般来讲,第一次贴敷时应观察皮肤对药物的反应,尽量不要让皮肤出现水泡,以免影响第二次、第三次的治疗。 

  如出现小水泡不要戳破,可立即用矾冰液纱布湿敷,让其自然吸收;若小水泡已破,可涂抹“烫伤膏”、“京万红”等。大水泡则应及时到医院接受治疗,放出泡液,涂炉甘石洗剂,使其干燥结痂。或用生肌玉红膏薄涂于消毒敷料上盖贴,日换药1次,一般1周可愈。

  另外,如第一次贴敷后出现了较大的水泡,说明您的皮肤可能比较敏感,第二次去时一定要向大夫说明,他们会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减轻皮肤的不适感。

  值得提醒的是,虽然贴敷疗法最早也叫发泡疗法,因为当时认为皮肤起泡后治疗效果更好,但通过多年的临床研究,现在则以不起泡而达到治疗效果为目的。

11 贴敷是否会影响到其他口服药物的药效?

  某些正在服用冠心病、高血压药物的患者,可以向医生说明,咨询是否需要调药或停药。

       但一般情况下,贴敷只是一种预防疾病的方法,只要这些慢性病没处于发作期,病情稳定,就不会有太大影响。但有糖尿病的患者应该多加注意,因为此病会影响到皮肤伤口的愈合,为避免出现意外,做贴敷治疗前要提前向医生说明。   

12、贴敷前后对饮食有什么要求?

  在冬病夏治前,最好适当吃些冬瓜、苦瓜等消热去暑的食物,提高身体抵抗疾病的能力,从而使治疗事半功倍。还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体质进食一些补益之品,如白参、西洋参、银耳、燕窝等,这种防病治病的方法与冬病夏治是一脉相承的。

  此外,贴敷期间,要饮食清淡,少食生冷、油腻及过咸的食物,少食辛辣刺激食品。贴敷的当天不宜进食海鲜、鱼虾、羊肉、蘑菇等发物,其他饮食可与平时一样。 

13、市场上卖的成品膏药效果怎么样?

  市场上确实可以见到一些成品的穴位敷贴膏药,但在传统的中医院,很少会使用。因为选择在三伏天做穴位敷贴,就是为了最大程度地利用药物鼓舞机体阳气,预防“冬病”。而为了使药效更好地渗透发散,敷贴药物中常要使用生姜汁调和,同时还会加入适量麝香,这都要求药物尽量“新鲜”以保持药效。

       医院在开展贴敷治疗的前一天熬制药物,正是为了“保鲜”的目的,而成品膏药,且不论其主方如何,仅就保持药物“新鲜”一项,它们就很难达到。而且,成品膏药多批量统一生产,很难因人而异,因此,接受三伏贴时,患者最好还是去医院,由医生辨证选取穴位后进行敷贴。

14、亚健康人群可否进行“冬病夏治”?

  一年四季,夏、冬两季是最为关键的调病养病季节,夏季小补,冬季大补。对个人保健而言,凡是阴阳、脏腑、气血功能容易失调的人,都适合冬病夏治。

       这类人群很普遍,常见的有亚健康综合症患者,有些会感到身体不舒服、劳累,有些可能还没有出现明显症状,但从中医的角度看,其已存在“不平衡”,到了冬天就容易发病。如何识别这些“不平衡”人群呢?一个明显特征就是易感外邪,例如秋冬季容易患感冒、咳嗽、哮喘、过敏性鼻炎等疾病的人群,最好就要从现在开始“治未病”。

15、市中医医院“三伏贴”工作流程

       导医咨询——挂号室挂号——相应科室医师诊疗确定是否许可——条件许可到挂号室缴费——回相应科室治疗;不可以——转其他治疗方法。 

文石综述